首页 > 医师执业培训 >正文

2020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考点:传染病的临床特征

日期: 2020-09-23 10:17:12 作者: 王峻熙

传染病的临床特征

临床特征

(一)病程发展的阶段性

急性传染病的发生、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,通常分为四个期。

1.潜伏期

2.前驱期

3.症状明显期

4.恢复期

5.复发与再燃

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,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,由于潜状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,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,称为复发。

有些患者在恢复期,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,又再度升高,此为再燃。

6.后遗症

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不能恢复正常。

常见的症状与体征

1.发热

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,即体温上升期、极期和体温下降期。

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,具有鉴别诊断意义。

常见热型有:

①稽留热:指体温升高达39℃以上,24小时变化不超过1℃,如伤寒和斑疹伤寒症状明显期。

②弛张热: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2℃,但最低温度未达正常水平,如败血症、流行性出血热等。

③间歇热:24小时之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间,如疟疾和败血症。

④回归热:高热骤起,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数日,后又再次出现,如回归热包柔螺旋体所致回归热。登革热也可以见到类似发热。

⑤波浪热:发热逐渐上升,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正常,此后又多次重复,可持续数月,如布鲁菌病。

⑥不规则热:指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没有规律,可见于败血症、流行性感冒等。

2.发疹

许多传染病在病程中有皮疹出现,称为发疹性传染病。

发疹包括皮疹(外疹)和黏膜疹(内疹)两大类。

麻疹的口腔黏膜斑(科氏斑,Koplik'spot)为常见的黏膜疹。

(1)皮疹的类型

①斑疹、丘疹、斑丘疹:

斑疹局部皮肤发红,与皮肤表面相平,见于麻疹初起、斑疹伤寒等;

丘疹略高于皮肤,可以孤立存在或相互融合,见于麻疹、猩红热等;

斑丘疹为在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皮疹,见于风疹、猩红热等。

②出血疹:亦称瘀点,为散在或相互融合成片(瘀斑)的皮下出血。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、登革热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流行性斑疹伤寒等。

③疱疹:指表面隆起,内含浆液或脓液的皮疹。水痘、带状疱疹、单纯疱疹、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、立克次体痘等在病程中可见疱疹。疱疹并发细菌感染可成为脓疱疹。

④荨麻疹:为不规则的片块状丘疹。见于血吸虫病、蠕虫移行症、丝虫病和血清病。

黏膜疹指体内黏膜的出疹现象,如麻疹的Koplik'spot。黏膜疹发生在体腔内,不易被发现。

(2)皮疹的意义

皮疹出现的时间、分布部位和先后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,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。

如麻疹先见于耳后、面部,然后向躯干、四肢蔓延,直到手足心。

水痘集中于躯干,呈向心性分布。

伤寒玫瑰疹数量少,主要见于胸腹部。

水痘、风疹多在病程的第1日出疹,猩红热于第2日,天花于第3日,麻疹于第4日,斑疹伤寒于第5日,伤寒于第6日出疹。

3.毒血症状

病原体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,如寒战、高热、乏力、全身酸痛、厌食、头痛、肌肉痛、关节骨骼疼痛,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,有时还可引起肝、肾损害和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
4.单核-吞噬细胞系统反应

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,单核-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、增生等反应,表现为肝、脾和淋巴结的肿大。


复制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nfwrx.com/wvi/928.html

免费真题领取
资料真题免费下载